Author: | 金浏河 Jin, Liuhe |
Title: | 宏览博物, 守望非遗 : 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展示与本真性体验研究 Hong lan bo wu, shou wang fei yi :fei wu zhi wen hua yi chan yuan zhen xing zhan shi yu ben zhen xing ti yan yan jiu |
Advisors: | Xiao, Honggen (SHTM) 王丹 (SHTM) |
Degree: | DHTM |
Year: | 2018 |
Subject: |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Dissertations Heritage tourism Museum exhibits |
Department: | School of Hotel and Tourism Management |
Pages: | xxi, 168 pages : color illustrations, color charts |
Language: | Chinese |
Abstract: | 伴随着大众旅游的不断兴起和我国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发展观,旅游业顺势走入了更注重软投入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旅游相继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博物馆界的关注并从传统的博物馆中渐渐形成独特的分支,形成了以展现某地独特民风民俗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本课题研究借用西方语境中的"本真性"(Authenticity)独特的启思意义,在不僭越本民族固有的文化根基以及国人普适价值观理解的基础上,以"博物馆与博物馆旅游"为知识背景,糅合"本真性与旅游体验本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二大综合性理论,选用社会科学研究界"文化人类学方法---质性研究法",配以合适的参与式观察、定性实地研究、非介入性研究等多种资料收集与分析方式,在质性研究中置入定量研究,层层思辨和追问"本真性体验"在东方语境下,博物馆以陈列和展示方式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的、有形的"属性过程中,参观者对其理解的不同路径与体验模式,特别是对这一特殊"活"文化的自我理解和表达方式予以详细的探讨。从而明晰博物馆旅游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体系的原真性文化构建与迎合游客的本真性体验之间协调共生的过程以及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者对这一独特文化的识别和本真性体验因素,以期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的意义和学术价值。此外本论文借博物馆情境为"本真性"理论在以往纷繁的和不易把握的现象中,理清一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领域中的思路和运用的轨迹,为"本真性"理论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这些探索可用以指导和分析非遗博物馆与非遗旅游发展中的诸多现实问题。原真性展示方面,本研究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展示主要体现在知识体系与非物质属性二个层面。知识体系的展示主要通过静态的物质载体重强调非遗的科普体系。非物质属性层面主要通过动态展示和互动体验,向人们生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活态技艺、艺术表达以及时代审美趋向,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最鲜明的特征。然而,单纯为了表演而表演的动态展示,无疑对非遗项目整体的原真性展示上---特别是手工技艺类流程的完整性的认识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失。在本真性体验方面,本研究发现,大多数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会产生共鸣、留恋、追忆等体验。促成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参观本真性体验之因素,涉及建构本真性、客观本真性以及存在本真性三大范畴。三种不同的本真性体验,在参观过程中,并不是单一或孤立的存在,而是彼此相互关联。参观者会依据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凭借自已对事物所持的观点,积极投入大量的精力、信仰和情感承诺,去回忆过往,珍惜当下,憧憬未来,并将这份本真体验化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信仰和情感,最终营建对他们而言的本真性体验。其中,"客观主义原真"仍影响参观者本真性体验,"建构性本真"构成人们本真性体验的核心范畴。"存在性本真"贯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全过程。研究不足与未来的研究取向:在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展示与本真性体验的过程中,本研究使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数据采集方面,本文虽然选择了五处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但对研究对象的选择还是倾向于研究者本人对数据可获得的便利与可控性上。在博物馆对解释问题、分析问题、验证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方面考虑并不充分。另外,本课题虽然借助Nvivo质性研究工具,对原本杂乱无章的质性资料进行编码加工,层层过滤,但在编码过程中,更多是依赖于研究者个人的主观经验判断。虽与定量研究进行相互验证,但在两种研究方法同时使用过程中,主观上还是难免做到研究设计中的轻重取舍,会有依据第一种研究结果来预测后一种研究方法取得的结果,使主观性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从而增加分析难度。博物馆不仅肩负着向公众传播历史与文明的使命,同时也承担着人类社会塑造未来的重任。所以,在反思和批判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原真性展示与本真性体验之研究,要把全体民众作为本真性体验之建构对象。这里的全体民众即包含普通、正常的民众,也包括生理或心理有缺陷的残疾人群体。关注这一特殊群体,是博物馆在发挥民生意义与人道主义关怀的典型体现。然而,针对这部分参观人群的本真性体验研究,目前在国内极少涉及。因此,后续的研究将继续沿用旅游社会学领域内的"本真性"理论,分析博物馆特殊参观群体的本真性体验,这不仅是博物馆公共理性和公共利益自身价值的体现,更是一名旅游研究者应尽的社会义务。 |
Rights: | All rights reserved |
Access: | restricted access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
991022178255503411.pdf | For All Users (off-campus access for PolyU Staff & Students only) | 5.64 MB | Adobe PDF | View/Open |
Copyright Undertaking
As a bona fide Library user, I declare that:
- I will abide by the rules and legal ordinances governing copyright regarding the use of the Database.
- I will use the Database for the purpose of my research or private study only and not for circul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any other purpose.
- I agree to indemnify and hold the University harmless from and against any loss, damage, cost, liability or expenses arising from copyright infringement or unauthorized usage.
By downloading any item(s) listed above,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ood the copyright undertaking as stated above, and agree to be bound by all of its terms.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theses.lib.polyu.edu.hk/handle/200/9784